热烈祝贺法学院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喜报!10月29日,教育部网站公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我院许翠霞副教授主持的《创业企业法律问题面面观》课程顺利入选。
课程立项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2号)、《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3号)和《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的有关要求,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申报推荐,由许翠霞副教授主持的《创业企业法律问题面面观》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周振春、罗施福、程国琴、丁莲芝、冯庆福、王勤芳等老师为课程主要成员
项目介绍
《创业企业法律问题面面观》课程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爱课程网联合建设的创业类慕课,主要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本慕课立足创业者视角,以创业企业为连接点,从市场进入——运营管理——市场退出为线索,涵盖企业组织形式选择、股权结构设计、知识产权运营、投融资实务、企业税收谋划、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企业终止等内容,普及企业的创设、运营、终止的法律及商学基础知识。内容编排突出普及性与实务性:内容普及性,让非法学专业的学员可以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商法学原理;资源实务性,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创业实务案例,定期邀请实务部门专家举办线下创业实务讲座,分析当前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发展,并同步录制讲座视频更新线上资源库,供学员拓展阅读。
在阐述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创业法律风险的法律知识之余,系统地介绍了三创教育的基本理念,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创业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务案例的分析讨论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学员们法治思维的培养、法治观念的塑造。本慕课团队紧密协作,利用QQ、邮件等形式开展课程提醒、在线指导、在线讨论、在线自测系统以及增加周测试环节设计。建立教学团队和教辅团队定期研讨制度,举办线下见面课,进行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形成了导学、督学、促学、助学四位一体的慕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努力为学员们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
教师采访
请问您为什么想要开启这个课题的研究?
A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着力推进高等学校“三创”教育,推出了一项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的教改项目。当时,我有申报意向,在具体确定选题时,和丁莲芝博士等同事一起讨论。
从法学专业的角度来说,创业最终都需要企业这一载体来予以呈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其实质都是法律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应当立足于创业者的角度,以创业企业的设立、经营、退出为主线,将商法学原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当下我们就以此为思路撰写申报材料,获得了立项。到了2016年上半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启动了创业类慕课建设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当时,在教务处领导的鼓励下,我们课题组以省级资源共享课为基础,进一步修改完善材料参加申报,最后很幸运地在众多申报项目中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度20个立项项目之一。后来在厦门大学参加创业教育培训时,偶遇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相关科室领导,得知我们申报的项目之所以获得立项,就在于选题新颖,而且有现实意义。对我们课题组来说,这个立项则让我们找到了有效融合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个新的课程载体——慕课。
请问您在建课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A2016年国家级创业慕课获得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制作慕课。当时慕课建设,包括如何备课、如何拍摄、如何在平台上运行服务等等,对于我们课程团队来说都是新课题。我想在整个建课、运行服务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慕课的团队合作。
目前高校管理的整体环境还是存在一定的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一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中教改项目占比较低;另一方面教改成果在具体考核认定时往往只认前几位排名,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团队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而慕课团队合作是确保课程能够有效运转、教学服务能够及时的重要保障。
请问您建课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心得体会呢?
A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与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教师,必须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比如慕课教育的普及,对传统的大学教育、课堂教学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开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知识流动没有边界。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高校老师如果固步自封,很快就会落在时代后面。所以我们应当有危机感,在如何育人,如何育好人的问题上要有思考、要有探索、要有实践。
教师介绍
许翠霞,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斯旺西大学访问学者。全国知识产权高水平师资人才;厦门法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理事;厦门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八届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专家顾问团专家;厦门市知识产权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福建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2014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先后在《比较法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安徽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及大学学报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法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译著1部(《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荣获厦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编教材、教参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同时承担1项国家级创业慕课项目《商法学原理及创新创业实务慕课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曾获厦门青年五四奖章、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注重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我院《创业企业法律问题面面观》课程入选充分展现了本课程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设计的创新性、内容与资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特点等,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院本课程质量的肯定和认可。
往期推荐
文字 | 易班工作站 - 张嘉元
编辑 | 易班工作站 - 付学治
责编 | 罗施福
编审 | 姚进忠